
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方案
为促进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,本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幼儿数理语言能力、分类与比较能力、操作技能以及抽象思维的活动。以下是对各活动的具体说明:
一、活动名称
“粗细比较”
目的:
1. 让幼儿理解物体有粗细之分,能够通过比较找出最细和最粗的物体。
2. 通过实际操作和目测,培养幼儿对量的感知能力。
二、活动准备
活动准备:
- 教具:厚薄不同的书籍(5本),课件或图片展示。
- 学具:数字卡片(每组1套)、油画棒等工具,每人小盘子、实物图片、数量卡等。
三、活动过程
1. 集体尝试活动:认识厚薄
- 播放幻灯片(一)
- 听故事或音乐,引导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。
- 尝试活动:比较厚度
- 每组幼儿从厚薄不同的书籍中找出最厚和最薄的,并记录在本子上。
- 教师提问:“谁是最厚的?谁是最快的?”
- 引导回答
- 学生可能会疑惑“快”与“厚”的关系,教师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:物体越轻,厚度越大;反之亦然。
2. 每个尝试环节:根据幼儿兴趣调整活动
- 尝试一:数字匹配
- 让幼儿从盘中找到数字卡片,并用卡片盖住小木块。
- 鼓励幼儿重复说出数字的正确读法(如“6”)。
- 尝试二:比较数量
- 每组幼儿分发一定数量的小球或珠子,尝试找出谁多谁少。
- 尝试三:数排序
- 提供数量卡和实物图片,让幼儿按数量排序并用卡片盖住相应数字。
4. 等待操作后,总结与活动反馈
- 教师提问:
- 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之处?它们在哪些地方我们看到或听到过?
- 学生讨论
- 鼓励幼儿分享发现,并用语言表达对“粗细”、“厚薄”的理解。
四、活动评价
- 教师评价:
- 是否能正确识别最厚和最薄的物体;是否能说出数字并正确匹配实物卡片。
- 学生评价:
- 通过小棒比一比的游戏,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地比较出哪根更长或更短,并给予正面反馈。
五、活动延伸
- 鼓励幼儿制作简单的厚薄分类工具(如纸条或胶片),并展示给同伴。
- 提供数字卡片和小玩具,让他们尝试用数字卡片进行分类比对。
预期成果:
- 幼儿能正确识别物体的粗细与厚度,并按顺序排列;
- 幼儿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,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数字的意义。
注意事项:
1. 材料准备:
- 教具方面,厚薄不同的书籍和课件或图片是关键。
2. 环境布置:
- 为活动创造一个安静、有序的环境,例如背景板上的动物园图片和积木拼图。
3. 教师指导:
- 在尝试环节中关注幼儿的反应,并及时给予引导和反馈,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新知识。
希望这份方案能够为幼儿园数学教育提供有深度的活动设计!
师:这是数字几?(出示数卡)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,边拿边说:l、2、3……,×个玩具和数字×做朋友。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