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杜甫《江汉》赏析
诗中以自嘲之笔,表达了诗人漂泊江汉所见所感,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江汉思归客,乾坤一腐儒。
片云天共远,永夜月同孤。
落日心犹壮,秋风病欲苏。
古来存老马,不必取长途。
江汉原文:
我漂泊在江汉之地,思去不得,便四处漂泊;天地之间,我看远浮云、见孤悬夜色;年岁已晚、体力衰弱,但志未改,自认为有志去做。
江汉译文:
我想逝去的故地,又不愿归来,便四处漂泊,天边若见远云,夜色似见孤月。我虽已年老体衰,时日亦不多了,但心犹有志去做。
江汉注释:
1、江汉:此诗在湖北江陵之地所作,因此处位于长江与汉水之间,故名江汉。
2、腐儒:诗中自称“腐儒”,实指隐忍不前的读书人;含自嘲之意,指虽为满经世学之士,然亦未以生计相养。
3、“片云”两句倒装,应为“共片云在远天,与孤月同长夜”。
4、落日:比喻自己已年老体弱。
5、病欲苏:形容病愈后病情好转。
6、存:留下养活。
7、“老马识途”的故事:齐桓公讨伐孤竹,返回时迷路了;他接受管仲的“老马之智可用”一教,放老马而随之,找到了正确的路。
江汉赏析:
首句以自嘲的方式,表达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困境。此诗体味深刻,前两句暗喻诗人对生计、地位的迷茫与无奈;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颔联紧扣首句,通过描绘远天与孤月的景象,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心境。诗中,诗人虽身处江城之外,却也身居其中,情感复杂,既有对生计、地位的焦虑,也有对人生的无奈。
颈联借借相融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。通过“老马识途”的典故,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。
尾联借借典故,再次点明了诗人隐忍不前、隐居远离的隐晦情怀。诗中,虽有“腐儒”之名,实则暗含着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消极态度,表现出他心怀乡愁,隐居自得的精神状态。
江汉赏析 2:
首句以隐忍自嘲的方式,表达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困境。诗中,诗人虽身居江城之外,却也身居其中,情感复杂,既有对生计、地位的焦虑,也有对人生的无奈。
颔联紧扣首句,通过对远天与孤月的描绘,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心境。诗中,诗人虽身处江城之外,却也身居其中,情感深刻,既有对功名利禄的焦虑,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无奈。
颈联借借相融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。通过“老马识途”的典故,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。
尾联借借典故,再次点明了诗人隐忍不前、隐居远离的隐晦情怀。诗中,虽有“腐儒”之名,实则暗含着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消极态度,表现出他心怀乡愁,隐居自得的精神状态。
江汉赏析 3:
首句以自嘲的方式,表达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困境。此诗体味深刻,前两句暗喻诗人对生计、地位的迷茫与无奈;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颔联紧扣首句,通过描绘远天与孤月的景象,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心境。诗中,诗人虽身处江城之外,却也身居其中,情感复杂,既有对生计、地位的焦虑,也有对人生的无奈。
颈联借借相融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。通过“老马识途”的典故,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。
尾联借借典故,再次点明了诗人隐忍不前、隐居远离的隐晦情怀。诗中,虽有“腐儒”之名,实则暗含着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消极态度,表现出他心怀乡愁,隐居自得的精神状态。